2021年,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小幅升值的态势,但仍保持在合理区间双向波动。其中,3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落,一度接近6.58;5月和12月又升至6.35附近。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国办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方案提出,推进技术和资本要素融合发展。支持金融机构设立专业化科技金融分支机构,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完善知识产权融资机制,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展科技保险业务,依法合规开发知识产权保险、产品研发责任保险等产品。
近日,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简称“CFEII”)公布了第九批获得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等级证书的企业名单,中国工商银行获评DCMM 5级,成为全国金融业首家获评DCMM最高等级(5级)的企业,也是目前仅有的两家通过5级认证的企业之一。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5日公布的2021年12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在美国经济走强和通货膨胀水平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美联储可能提前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并在此后启动资产负债表缩减进程。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
近日召开的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新成效”,接下来将“坚持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2021年以来,我国金融风险总体收敛,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处置风险,增强了市场预期的稳定性。业内专家认为,防范化解风险仍然任重道远,2022年必须更加重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好经济社会稳定大局。
2022年1月1日至3日,网联、银联共处理支付交易4.55万亿元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决策部署,日前,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外汇管理局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洋浦经济开发区、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等区域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
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5.3%,比上季下降3.4个百分点。其中,有65.8%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正常”,比上季减少6.0个百分点;有31.8%的银行家认为“偏冷”,比上季增加6.4个百分点。对下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41.3%,高于本季6.0个百分点。
本季收入感受指数为49.9%,比上季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13.6%的居民认为收入“增加”,比上季减少0.2个百分点,72.6%的居民认为收入“基本不变”,比上季增加0.8个百分点,13.9%的居民认为收入“减少”,比上季减少0.6个百分点。收入信心指数为50.0%,比上季上升0.4个百分点。
2021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就业形势改善、通胀持续上升,市场对美联储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不断升温,美元汇率先抑后扬、震荡上行。
中国人民银行1日宣布,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此举有助于在保持和巩固对市场主体支持力度的同时,用更可持续的方式继续做好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工作。